2023年10月12日至11月6日,公司龚建周教授团队博士后陈康林与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贾良文教授团队四名研究生(硕士和博士)联合开展深圳湾红树林潮滩的地形测量、表层沉积物与浅柱状采集、以及水动力观测。
深圳湾位于珠江河口伶仃洋东侧,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港湾之一。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位于深圳湾东北部,东起新州河口,西至海滨生态公园,南达滩涂外海域和深圳河口,北至广深高速公路。该自然保护区面积367.64公顷,有70 公顷天然红树林,22种红树植物,189种鸟类,其中23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鸟类。近几十年来,随着该区域的快速发展,深圳湾红树林潮滩的演变轨迹成为社会经济腾飞的时代缩影。此外,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深圳特区城市化进程加速,围海造陆已导致深圳湾红树林潮滩大面积萎缩。深圳湾红树林潮滩地貌格局转变是多重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背景下,对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开展潮滩“动力-泥沙-地貌”的长时序综合观测,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决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聚焦全球气候变化和强人类活动频繁干扰的影响,着眼于海岸带可持续性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本次红树林潮滩动力地貌过程野外调研的主要内容为:
(1)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探测红树林的滩面高程,为构建红树林潮滩地形数据库奠定基础。
(2)开展不同景观梯度的表层原泥样和浅柱状样采集,利用U-GEMS室内实验创新性地率定泥沙侵蚀临界起动切应力参数。
(3)开展不同景观梯度的水动力要素观测,深入探讨红树林潮滩的动力-泥沙-地貌的内在联系。
野外观测期间,野外调研工作组与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福田站就深圳湾红树林种群辨识与格局演变、水动力与滩涂地貌变化、以及候鸟迁徙与栖息环境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最后,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01104、42071123)、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2023M730758)、以及银河官网7163博士后启动基金项目对此次红树林潮滩“动力-泥沙-地貌”长时序综合观测的资助。感谢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管理局和福田站管理人员的鼎力支持和帮助!